11月17日,完成了在老撾7個月的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理想公司的張子昊和其他7位青年志愿者一起回到上海。
作為第九批中國(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撾服務隊隊員之一,今年4月18日,張子昊赴老撾萬象開展為期半年的海外志愿服務工作,他也是公司派出的第一位赴老撾志愿者。回到上海,張子昊第一時間為本報寫來他在老撾半年間的點點滴滴。
■口述者:張子昊
當我初次踏上老撾萬象這片熱土的那一刻,耀眼的陽光照射臉龐,滾滾熱浪襲面而來,老撾用最直接、最熱烈的方式歡迎我們到來,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刻。瀾滄江-湄公河,一條蜿蜒的河流牽系著中老兩國人民源遠流長的深厚情誼,或許這也是我們這些青年志愿者最重要的使命。
讓老撾青年感受信息生活
我的工作崗位是在老撾團中央IT中心擔任技術顧問,機房維護、網(wǎng)絡測試、軟件升級,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內(nèi)容。記得7月初,IT中心互聯(lián)網(wǎng)和網(wǎng)絡基礎設施面臨升級改造,網(wǎng)絡帶寬從5Mbps升到10Mbps,升級后最大接入速度達到1.14MB/s。不過,網(wǎng)絡情況不穩(wěn)定,甚至會出現(xiàn)斷網(wǎng)故障。
如果不是在這里從事志愿者服務,習慣了大都市百兆、千兆寬帶的我一定想象不到這里的網(wǎng)速。其實,和20世紀90年代老撾剛剛“觸網(wǎng)”開始相比,現(xiàn)在當?shù)氐木W(wǎng)絡已經(jīng)有了飛速發(fā)展。不過,網(wǎng)速慢、斷網(wǎng)還是普遍現(xiàn)象。尤其是到了當?shù)氐挠昙荆刻鞄讏龃笥辏麓笥甑臅r候經(jīng)常停電、斷網(wǎng),有時一個上午要斷網(wǎng)兩三次,給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
雖然,我沒有辦法改變當?shù)剡€較為薄弱的網(wǎng)絡基礎設施,但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助他們提升網(wǎng)絡的穩(wěn)定性。于是,我和同事們利用一周時間,測試了各部門的網(wǎng)絡狀況,我提出嘗試調(diào)整路由器和交換機的設置。同時,為有效避免各部門間網(wǎng)絡擁堵導致相互影響,我建議通過劃分VLAN的方式,隔離廣播組播。在做了這些改變后,網(wǎng)絡穩(wěn)定性提升了很多,而且斷網(wǎng)次數(shù)也少了。
當?shù)氐耐麓蠖鄶?shù)都是年輕人,和我年齡相仿,我想他們也希望能感受到網(wǎng)絡帶來的信息生活。
中秋節(jié),品月餅,講故事
我們這批共有8位青年志愿者,有一項共同的任務就是教當?shù)赝轮形摹嶋H上,我在教學方面花的心思和精力并不比技術工作少,而當?shù)氐耐聦W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情也非常高。休息時間,總能聽到他們讀中文的聲音。
為了這份熱情,我必須得加足馬力。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很多當?shù)赝聛韱栁摇癢hat’s ‘the Belt and Road’ meaning?”(“一帶一路”是什么意思)。我萌生了上一堂“一帶一路”專題課的想法,工作之余我開始收集素材、制作PPT、準備教案,以中老合作“三個一”重大項目(即一條中老磨萬鐵路、一片賽色塔綜合開發(fā)區(qū)、一顆老撾一號通信衛(wèi)星)為切入點,用圖片展現(xiàn)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老撾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變化。接近尾聲時,同事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同事說:“一帶一路,有你有我!”在欣慰同事中文進步的同時,我更加感慨如此簡單樸實的句子卻道出了最深厚的友誼。
“場景化”的教學模式加上“體驗式”的文化熏陶,當?shù)赝路浅O矚g這種方式。10月4日,是中國的中秋節(jié),我特意騎車至3公里遠的中國超市買了月餅。中文課上一邊品嘗月餅,一邊講述《嫦娥奔月》等和中秋有關的經(jīng)典故事,同事們紛紛贊嘆中國文化奇幻、深厚。我還準備了有關中秋文化的填色圖,大家拿著彩色鉛筆,重溫孩童時代作畫的樂趣,讓我在異國他鄉(xiāng)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
志愿者也是得到者
閑暇時光,我喜歡漫步街頭,老撾曾是法國殖民地,在市區(qū)除了寺廟,還隨處可見法式咖啡館和餐廳,佛教文化與法式浪漫組合在一起,碰撞出奇特的火花,淳樸、善良是當?shù)厝私o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走在路上,當你的眼神不經(jīng)意與路人的目光交匯時,對方會對你微笑,雙手合十說“薩拜迪(你好)”。
記得我到IT中心上班的第三天,正逢同事在處理一些閑置的桌椅,要把80多張桌椅搬到另一棟樓,我便主動幫忙。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沒想到負責這項事務的同事特意來感謝我,并邀請我去他家做客。老撾人就是這樣,即使自己過得并不富足,但他們毫不吝嗇與別人分享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
11月17日,是我們結束志愿者服務的日子。上午離開老撾時,當?shù)赝露紒硭蛣e,并帶來了玫瑰花,我們相互擁抱,依依惜別。我想,與其說我是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來援助老撾的,不如說志愿服務是相互的,志愿者也是得到者。
晚上8點多,經(jīng)昆明轉機,我們抵達上海,從三十多度的老撾到只有十度的上海,我感到一陣涼意,但內(nèi)心是火熱的。上海市團市委副書記劉剛、公司團委書記楊莉、理想公司黨委書記杜靜華、團委書記李正耀以及我的父母都來接機,見到久別的親人和同事,分外親切。媽媽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又瘦了,冷不冷”,樸實的話語中透出一個母親對兒子無盡的關心。
我在老撾的時候,把我從小帶大的外公外婆陸續(xù)生重病,我一度很想回來探望,幸好最終他們康復了。回到上海第二天,我就去探望他們,二老聽我講在老撾的故事,一遍聽不夠,要聽兩遍。
老撾萬象,是我除了上海之外呆得時間最長的城市,可以稱得上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這段經(jīng)歷如同身懷寶藏,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