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寬帶規模化發展,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初步全線貫通,在這些備受矚目的通信技術背后有一套怎樣的運營體系?中國電信堅持技術和市場雙驅動,把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僅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就承擔和完成國家、上海市及行業重大科技合作項目超過40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4項、累計受理發明專利719項、授權專利267項。
體系搭建
在第四屆上海電信科技節上,中國電信量子保密通信受到關注;今年第五屆上海電信科技節上,VR云駕培、IPTVVR、基于VoLTE的RCS應用、人臉識別、未來網絡開放實驗室CO重構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等尖端技術同樣亮眼。從傳統通信運營商轉型為智能網絡領跑者,依靠的是一整套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2017年9月,第四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展會上,中國電信展臺的量子通信展區吸引眾多觀眾駐足。)
2016年,中國電信集團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了“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目標,重點舉措包括:成立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創新決策委員會,對重大網絡技術及路徑提出決策意見;發布核心能力清單并實施指導意見,支撐五大生態圈和“2+5”重點業務;建立重大攻關項目和重點研發課題推進機制,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中國電信集團每年組織評選科技進步獎,獎勵重大研發成果,并對獲得國家受理、授權的重要專利進行專項激勵。
上海電信積極響應集團戰略,以“技術和市場雙驅動”為引領,逐步形成了縱向技術戰略指引、橫向技術協同推進的體系模式。
在體系設計上,上海電信創新公司技術管理體制機制,從三個層面重塑公司技術體系。在體系設計中,加強規劃引領、提升變現能力、強化部門協同、深化隊伍建設,從而推動科技創新、激發業務活力。
為統籌公司在技術領域的重大決策,協調解決重大技術問題,2015年上海電信成立了公司技術委員會。作為公司在技術領域的決策和協調機構,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公司技術演進路線,審定網絡、平臺和IT等領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重大投資方向以及能力安排,審定對外技術合作政策,并規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設立與“決策與指導層”配套的統籌與協調層。技術體系的有效運轉,需要有核心的統籌協調部門來推進落實。為此,上海電信對技術管理部門——總工程師室進一步賦能,在對其管理責任優化的基礎上,授權其作為技術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日常協調推進,使之承擔起公司技術體系的日常管理和統籌協調責任。
在執行與支撐層面,總工程師室牽頭建立了一點接應式的技術支撐體系。“一點接應”就是由總工程師室作為技術部門來接應經營單位的技術需求,總工程師室發揮統籌協調、全程跟蹤和聚合作用,協調各技術部門、支撐單位予以響應和解決,提高部門間協同效率,提升技術變現能力。技術支撐體系由總工程師室、總部相關部門、產品部、NOC網絡運營中心等部門以及研究院、設計院等支撐單位共同組成。
在上海電信科創體系中,“未來網絡開放實驗室”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5年11月,上海電信成立了“未來網絡開放實驗室”,旨在聚集設備商、IT服務商、芯片廠商、高校等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圈。近幾年,公司以“未來網絡開放實驗室”為載體,打造一個集研發、測試、培訓、展示為一體的平臺,營造對內共享、對外開放的新技術產學研用生態圈。實驗室匯聚了上海研究院、上海NOC、相關產品部、設計院、各專業工作室、以及重要合作伙伴的資源,積極響應和承接中國電信集團網絡重構工作,重點聚焦在實驗室能力建設、技術研究和落地、產品創新和拓展,探索技術業務創新發展。比如開展CLSN新業務試驗,目前已進入規模部署;通過合作,開展量子保密通信安全應用實驗并向集團申請獲得“中國電信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基地(實驗室)”;開展基于SDN的寬帶網關應用研究。
(2017年9月,第三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上海舉行,中國電信參展,全方位展現創新創業成果。)
創新投入
近年來,上海電信持續加大創新投入。2017年,全年R&D經費投入超過億元。隨著公司戰略轉型的深入,上海電信的科研立項主要圍繞網絡強相關產品的開發與提升、行業應用開發、新技術儲備、網絡運行效率提升、技術支撐等方向,集中在NB-IoT、5G、量子通信、無人機、平臺能力開放、人工智能、AR/VR、云、大數據應用等技術。
技術驅動在增加企業效益、提升運維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關鍵作用。2016年10月,上海電信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千兆寬帶規模化發展計劃,千兆SDN網關也進入規模部署階段,到2018年,上海將成為首個在三年內實現千兆寬帶全覆蓋的城市。早在2015年,上海電信就參與了上海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園(一期)項目,承擔“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范網”的網絡建設,提供線路和數據機房等服務,目前網絡線路總長度超過900公里。也實現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在上海的落地和延伸,目前“京滬干線”已初步全線貫通,未來將與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相連接,構建起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實用性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2016年10月21日,上海電信啟動千兆寬帶規模化發展計劃。)
通信企業常常面臨互聯網企業的人才競爭。針對這一情況,上海電信參考互聯網企業經驗,開展“管理+專業”寬幅崗薪體系的試點,并根據業務未來發展的情況實施遞延激勵,建立起面向新業務新技術的人力資源區隔管理機制。
為了激勵科技創新,上海電信優化設置技術體系崗位。對于新型ICT、IP、網絡信息化、IT、云計算與大數據、無線與移動等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探索以項目制的方式推進技術變現。積極培養軟件開發、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IT人才,并以專家崗、核心專業崗等崗位激勵,進一步拓寬技術人員發展通道。
為了鼓勵科技成果轉化,上海電信設立公司級科技進步獎,擴大研發的影響力,促進成果變現。同時,在內部科研管理系統中設置了成果共享板塊,完成驗收項目的技術成果面向公司進行推廣應用。
︱摘選自《【國資智庫】上海電信詳解科技創新體系模式》(作者: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