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長寧區安西路500弄11號的文先生,昨天晚上撥打中國電信“10000號”客服熱線,投訴在使用手機WiFi上網時,總感到速度慢。“我原先的帶寬是20兆,電信已經給我免費升速到了100兆,可為何用手機上WiFi網絡時的感覺和以前相差不多呢?”
截至去年年底,作為本市寬帶接入業務主要提供商的上海電信,“千兆寬帶”覆蓋已超過5000個小區,他們還承諾2018年將實現“千兆寬帶”全市覆蓋;國內寬帶測速的權威機構——寬帶發展聯盟至今已公布了18期國內網速報告,從這些期的報告來看,上海網速在國內也一直都是最快的(除了只有一期是處于第二)。天時、地利都不缺,為何文先生卻發出“提速前后速度差不多”的慨嘆?
今天一早,接到文先生的投訴之后,上海電信派出西區局寬帶運營中心的徐珺上門服務。徐珺是全國勞模、上海十大工人發明家、通信圈里響當當的“寬帶醫生”,記者與徐師傅一同前往,看看能否解除用戶的“心病”。
用戶側:
文先生家的問題原來出在“電力貓”上面
文先生反映,他用手機上WiFi網絡時,尤其在兩間臥室里,速度不快,客廳倒還可以。只見徐師傅先用手機下載的第三方測速軟件“SPEEDTEST”進行測速,果然,在臥室,測速軟件顯示WiFi的下載速率才35.9兆,上傳速率為4.72兆(如下圖),“上海電信的100兆寬帶,指的是下載速率100兆,對應的上傳速率是4兆,可見,這位用戶的上傳速率盡管達標了,但下載速率嚴重縮水,難怪用戶感覺網速慢。”
會不會是電信的寬帶進線出了故障?接下來,徐師傅在客廳里找到了電信寬帶的進線箱及路由器,對進線的網速進行一番測試。只見他用電腦連上路由器的接口,再登陸上海電信網上營業廳的測速專區,測速時,他讓文先生關閉了家中所有的上網設備,從而讓測速結果更加準確。經測試,電信寬帶進線的網速為“很好,平均測試數值為14225KB/秒,約為111.1M帶寬(如下圖)”,這一結果表明,電信寬帶進線的網速沒有“失速”。
“進線的故障可能排除后,問題應該是出在用戶的家庭布線上了,”徐師傅說道。檢查后,徐師傅發現文先生的兩間臥室里,并未安裝路由器,而是采用了“電力貓”的接入技術。
據介紹,“電力貓”的工作原理是把網線信號轉化為電線信號,然后再插在臥室的插座上進行傳輸。“電力貓”的優點是快捷,可利用家庭原有的電線,不需要重新布線,但是“電力貓”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大功率電器,空氣開關(空氣斷路器,是斷路器的一種),不良的電線、插座,濾波設備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電力貓”的傳輸速率,從而造成網速不穩定。
排查出問題的癥結后,徐師傅詢問文先生臥室的裝修有沒有預留網絡插孔?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拿出隨身攜帶的配件包里的分布式路由器,插到了網絡插孔上,取代之前的“電力貓”。“這種分布式路由器,是一種新的接入方式,它與原先的集中式路由器相比,裝機靈活,而且可以讓家里所有的路由器都有相同的密碼。
(徐師傅在臥室中的WiFi組網中,用分布式路由器替代了原先的“電力貓”。)
“從我們日常的裝維工作來看,用戶反映網速慢,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用戶側。當上網速率超過50兆及以上時,對家庭布線和用戶電腦配置的要求就較高,如用戶要體驗100兆的網速,建議使用合乎標準的五類線布線,最好使用超五類線接線,并按規范線序接線,不建議使用沒有國家標準的‘電力貓’;電腦終端建議最好選用1000兆的網卡、高速硬盤、CPU2.0GHz以上、內存4G以上;手機上網時,如果是千元以下的低端機,由于硬件配置不到位,就難以享受到高速上網的樂趣。此外,終端是否感染病毒,包括終端后臺的應用程序自動下載、程序自動升級等所產生的背景流量,也會影響用戶對網速的感受。”
“另外,信號強度在空氣中衰減很大,因此有線接入方式的網速肯定要強于無線。而若采取無線接入方式,墻體,特別是鋼筋混凝土墻體,鏡子、大魚缸、甚至人體都會阻擋信號的傳輸,從而造成網速減慢。因此,假如用戶采取的是無線上網,最好的狀態是‘可視狀態’,即眼睛能看到路由器,這樣受到介質干擾的因素才最小。”
“有線是無限的,無線才是有限的。”徐師傅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行話。
(上門調試后,文先生家中臥室的WiFi速率達到了下載速率143兆,上傳速率4.63兆。)
內容側:
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的網速也需得到監管
隨同記者一同采訪的還有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技術經理闞肖慶。作為第三方專家,他告訴記者:
“寬帶能否達到預期的網速,受到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除了用戶側,還有內容側和管道側。內容側即用戶訪問的各大網站,也就是所謂的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管道側即運營商的網絡建設能力和網絡服務能力。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達到網速的最大公約數。”
據他介紹,如果用戶訪問的網站出口帶寬窄,服務器處理能力差,同時訪問網站的用戶數多,都可能導致用戶網絡不暢的感覺。
“目前,不少網站的內容服務分為免費服務和收費服務兩種,免費下載服務、免費視頻業務訪問的用戶數越來越多,但網站有限的服務器資源卻要用來保證收費用戶的網速;有些網站出于營銷目的,甚至故意把免費內容的通道搞得‘擁擠不堪’,這樣才能讓更多用戶去使用收費服務;還有一些網購平臺搞類似‘雙11’的全民狂歡活動,但服務器容量又不進行擴容,導致用戶在使用時卡殼……這些現象都會造成用戶在感知上覺得網速慢。目前,我國《電信條例》對電信服務規范有著明確的規定,工信部也會定期發布網絡質量的測評報告,但對于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服務器數量、訪問速度等網絡指標,《電信條例》卻沒有相應的規定,導致各種網站在訪問時網速良莠不齊,侵害消費者的利益。”
國內寬帶測速的權威機構——寬帶發展聯盟每個季度都會發布《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其中固定寬帶網絡下載速率方面的數據是由藍汛、奇虎360、網宿科技等提供的。藍汛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應用一般都部署了CDN(資源提前存儲,就近下載,就好比你要買個美國的商品,但網站在你家小區附近就有個倉庫存儲這些商品,你直接到小區拿貨就行,不用到美國進貨),一般情況下都還是比較快的,但是還有些公司不完全部署CDN,甚至有意壓制CDN訪問速度,以利用其他例如P2P(點對點)的技術,這樣一來,用戶有時候就會遇到卡殼的情況(例如視頻)。
此外,如果用戶訪問的內容不在上海本地,甚至在境外,較長距離會帶來傳輸時間上的較大時延,用戶的上網體驗因此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網速的用戶感知還有賴于我國加大對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建設的投入。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一旦提上去,許多境外網站的服務器甚至可以放在中國進行冗災備份,這對提升整體的互聯網訪問速度是大有益處的。
|節選自:上觀新聞2018.2.28《百兆寬帶緣何成“龜速”?記者與通信圈響當當的“寬帶醫生”一道,敲開了用戶家門……》作者: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