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歡的事,無需驚天動地,自己過得充實就好。對于退休員工來說,更是如此,時間有了,關鍵是如何讓退休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有的退休員工重拾兒時夢想,有的找到了自己的新愛好,還有的則致力于為自己的老伙伴們服務。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也各有各的樂趣所在。
移動互聯網部退休員工黃德興:要么看書,要么旅行
■記者丁曉東
退休生活是什么樣的?鍛煉、休閑、養生?不!2011年,從移動互聯網部退休的黃德興的退休生活就被看書、寫作、旅游等多個興趣愛好排得滿滿當當。“退休后時間多了,生活精彩了不少。”
滿滿的文青細胞
1989年,黃德興從部隊轉業來到原上海長途電信局工作。到2011年退休的時候,黃德興已經在電信工作了22個年頭。
幼年時代的黃德興最喜歡看書,作文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有時候還會被貼在墻上作為范本。不過,這樣一個從小就帶有文青細胞的人,長大后去當了兵,當兵回來后,經單位推薦又去復旦大學學了微波以及無線電方面的知識。
從小愛書,卻和書沒有結下太久的緣分。于是,在退休前,黃德興重拾兒時夢想,給自己買了一整箱的書。除了《論語》《中庸》《大學》等中華傳統經典書籍之外,《美元大崩潰》《臺灣股市大泡沫》《舍得》等書都是黃德興的興趣點。大量的閱讀也使得黃德興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退休后的他多次參與公司的各類征文活動,引經據典,不在話下。
在黃德興一篇名為《學國學精粹做智慧長者》的文中,他將當下老人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現象分類,分別是沒事心慌、有事心煩以及大事心亂。針對每一種現象,黃德興都引經據典地進行了分析,《論語》《老子》《孫子兵法》等,古往今來的名作涉及眾多。黃德興還分析了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并列出了一條條具體的解決措施,語言生動有趣,案例講解清晰扼要,提出的建議直擊痛點。難怪只要公司舉行關于老年人生活的征文,都喜歡找黃德興。
攻略成了搶手貨
看書多、文章寫得好的黃德興也是一位書法好手,鋼筆字飄逸俊秀,毛筆字蒼勁有力。閑暇的午后,黃得興習慣在家中鋪開毛氈,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宣紙上一筆一畫地書寫,每次都能寫上一個下午,為此,黃德興的家中也準備了許多的宣紙。
如果你以為篤學好古的黃德興只會看看書寫寫字,那就錯了,黃德興還講究“動靜結合”的生活方式,經常會外出旅行,江浙等地不必多說,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地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去年底,黃德興和老伴以及兒子一家三口飛往澳洲,進行了兩周的澳洲自由行。不僅沒有跟團,自由行的攻略也是由黃德興和他的兒子共同制定的。在他們精心制作的13頁攻略中,除了詳細地安排了每一處的游玩景點外,還配上了圖片。在黃德興澳洲之行的照片中,他戴上酷炫的墨鏡,背靠著熱氣球或是海灘,看上去年輕精神、意氣風發。黃德興在朋友圈中分享此次澳洲之行后,他的行程也引起了諸多朋友的興趣,紛紛向他索要澳洲攻略,一時間他的出行攻略成了搶手貨。
讀古今名作,寫所想所思,玩世界各地,黃德興在用他精彩紛呈的生活譜寫一幅退休人員的斑斕畫卷。
信網部退休員工管建隆:只要你們過得比我好
■記者李蘊坤
2014年,管建隆從信網部退休,但他并沒有過上修身養性的退休生活,而是擔任起了退休黨支部書記兼塊長。信網部有100多名退休員工,其中有許多曾和管建隆一起共事的同事,甚至還有相識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見到這些熟面孔讓他倍感親切。
為困難家庭雪中送炭
三年多的退管工作,讓管建隆既看到老同事們退休生活的精彩,但也會讓他目睹一些悲哀。就在上個月,有一位老同事由于肺癌而去世,前兩年也有幾位員工患病陸續離開。
看到越來越多的退休同志身體每況愈下,管建隆變得十分敏感。有一次,他按照慣例組織自己塊區內的退休員工吃年夜飯,可有一位同事聯系不上,他便擔心對方會不會出事。隨后,他多方打聽他的消息,最終得知這位員工突發腦溢血,管建隆急忙趕去醫院探望。等到這位員工要出院的時候,他又幫忙把他轉到郵電醫院休養。
在工作中,管建隆總是優先照顧弱勢群體,比如高齡的、重疾的、家庭困難的員工。因為想到有的家庭家中有人得重病,經濟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巨大的負擔,管建隆就不住地痛心。“沒法錦上添花,那我們就雪中送炭。”現在,管建隆不但每年替困難家庭“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還將照顧患病員工的想法反映給退管中心,讓患病員工得到更多的照顧。
傾聽老同事的心里話
實際上,做好退管工作并不比管建隆想象得容易,尤其是當退休員工聽說一些和他們相關的政策時,會非常關心。比如,此前傳出國家要全面推進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消息,“社會化以后,退管會機構要被撤銷嗎?”“企業是不是不管我們了?”有時,管建隆去看望退休員工,聊到這些問題時,一些比較容易激動的老同事會十分焦慮,管建隆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他也呼吁企業加強與地方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的協調,讓退休員工仍然有歸屬感。
“工作不管難與不難,還是要用心。”管建隆說。擔任塊長以來,管建隆撰寫過數篇論文,探索如何與時俱進地搞好退管工作、減輕退休人員就醫負擔,也獲得了公司和市退管會的優秀論文獎。但在他看來,得獎不重要,最要緊的是讓退休員工們過得順心。管建隆笑稱,他的心愿就是那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總部退休員工張德明:報紙、家務、照相機不離手
■記者劉慧瑩
3月2日元宵節,郵電俱樂部正在舉行一場熱熱鬧鬧的元宵聯歡會,這是公司機關第三支部的退休老員工們一次相聚。
在聯歡現場,有一個人拿著相機穿梭其中,記錄下每一個富有感染力的瞬間,他就是2003年從總部退休的張德明。
攝影是為了記錄
攝影是張德明退休后熱衷且拿手的絕活,實際上,在退休前,他沒怎么碰過相機。退休后,他參加了電信老年大學攝影班,那兩年,他每周上兩個小時的攝影課,從此,就再也放不下了。
因為要照顧患上中風和腦梗的老伴,承包了家務事的張德明放棄了跟隨攝影老師去全國各地采風的機會,也很少出去玩,所以,每次退休員工的活動成了他發揮余熱的機會。在活動上,張德明都是相機不離手,退休員工們也習慣了張德明給他們拍照,鏡頭對在誰的臉上,誰就會自然地回應一個溫暖笑容。活動結束后,張德明還會對照片進行后期處理,然后再上傳到微信群里。
過去,張德明使用的是尼康7D,但是由于張德明自己的身體也不算很好,拿著沉重的單反相機比較吃力,他把單反換成了微單相機。張德明說,攝影不僅是追求藝術上的精湛,更多的是為了記錄生活。在張德明拍攝的照片里,人物都是神采奕奕,是那種只有老人間才能相互傳遞的快樂。
盡管沒有天南地北地奔波和記錄風景,但對于張德明來說,身邊的一切已經是最好的風景,每一刻都值得用相機記錄收藏。
幾十年如一日讀報
除了為老同事們拍照,張德明還擔任塊組信息沙龍負責人,每月要為大家作形勢講座。每個月第一周的星期五上午,支部里關心時政的退休員工都會自覺參與信息沙龍活動,會上大家交流最新的時事信息,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臨結束前,張德明還會從大家沒有考慮到的角度談自己的觀點,并進行總結。
為了使信息沙龍更有趣味性,張德明每次都會提早進行準備,比如近期的形勢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新推出了什么政策,他還會從訂閱的報紙上摘錄出大家可能關心的內容。張德明常年訂閱《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主流報紙及雜志,一方面滿足他自身閱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為他做好信息沙龍積累了深厚的功底。
1943年出生的張德明親歷了新中國從建立到發展至今的歷程,關心政策、形勢是他幾十年不變的習慣。因此,在張德明的退休生活中,報紙、家務、照相機是不可或缺的三樣,雖簡單但也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