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3月,氣溫漸暖。電渠中心員工顧群不僅脫下厚重的外套,更是把脫下脂肪列入這個春天的日程,從3月初開始,和公司其他一些員工一起,每天對自己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和健身訓練。
原來從3月份開始,公司工會推出了“健康樂動”訓練營活動,以機動局和移動互聯網部兩個部門為試點,開設試點健康訓練營。每個訓練營招募30個學員,分成健身組和減重組兩個小組。而在公司層面,則開展了由19個部門員工共同組成的減重訓練營,對減重進行專項突擊。在為期60天的時間里,公司工會將聯合“愛活力”品牌旗下的健身團隊,將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式傳遞給參加訓練營的員工。
活動一推出,就受到員工們的“熱捧”。訓練營的開展,讓健身和減肥從口頭上的概念轉變為實際行動,也使健身這件事情成為時髦而且特別貼近生活的事情。
■記者劉慧瑩
名額被秒殺學員精篩選
在發布訓練營學員招募信息那天,機動局工會干事錢明華特意找了一個大家微信上線率較低的時間段——中午吃飯時,11:30發出通知,結果12點鐘不到就已經有50人報名,“基本是秒殺。”錢明華感嘆道。作為一個擁有180多名員工的部門,相當于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員工報名參加了訓練營活動,是相當高的比例。
限于每個試點單位只有30個名額,機動局工會不得不根據限定條件進一步篩選學員,不能按時參加訓練的人不選,心臟不好的人不選……篩選到最后只剩下25個“精兵強將”進入嚴格的健身訓練。這25個人被分成兩組,健身組集中了一些身材適中,但體質較弱的人,意在提升大家的肌耐力、核心、柔韌、平衡等綜合素質;而減重組則選擇BMI(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在25以上的體質肥胖者,以減重為唯一的目的。
同樣作為試點單位的移互部的訓練營滿營了。以往移互部每年都會將大家的健康數據分析一下,移互部工會干事顧星告訴記者,移互部員工最大的問題是肥胖和超重,比例占到整個員工的28.7%,患有脂肪肝、高血脂等問題的員工也不少,這兩個訓練營的開展對于移互部可以說是迫在眉睫。
每頓餐打卡每天稱體重
根據訓練營規則,每個訓練營學員不僅需要參加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的線下課程,還要結合教練針對個人體質設計的“家庭作業”和健康食譜,進行配套訓練調整。學員每天的運動量和用餐進食量需全部在當天上傳到“愛活力”客戶端,以便教練對每個學員的訓練和飲食搭配進行指導。
移互部的減重組在訓練初期,每個學員每天需要進行20到30分鐘快步走,食物基本在原有基礎上減半。學員們每次在簽到完上課前,還要穿著訓練服和運動鞋上秤。每一次體重數據都會被公布在一塊板上,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相互監督。從3月2日到現在,移互部減重組已經有1位學員減重5公斤,3位學員減重4.5公斤。而在14位參與者中,減重最少的一位體重也已經下降了1公斤。這樣的進步讓移互部減重訓練營的學員們相當欣慰。加入到健身訓練營的學員郎怡菁表示,每天大家都在群里交流吃什么,有沒有超標,吃什么樣的食物熱量低效率高。同時,大家也會討論運動些什么,如何保護膝蓋,每天堅持完成“家庭作業”。
相對于訓練營中的減重組,減重訓練營的強度更大。在最初一周減重訓練營的訓練中,電渠中心的顧群覺得很累,上下樓梯時腿都很酸痛,而且一旦按照教練的飲食建議吃飯,自己每天還處于半饑餓狀態。但參與這種集體減重活動對顧群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激勵,訓練營不僅對出勤率有要求,還需要每天三餐打卡,同事會在生活中相互督促飲食和鍛煉。“我當然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很難,但是很期待。訓練營目標是每個人減重10斤,我希望最好減10公斤。”顧群頗為堅定地表示。
同事共監督家人同“受苦”
對于很多參加訓練營的學員來說,教練要求的飲食運動方式相當于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但是一些學員不僅苦中作樂,還將這種生活方式帶入到自己的家庭當中。
機動局錢明華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每天無論吃還是鍛煉,都拉著老婆一起,按照教練要求的方式共同吃和練。健身訓練營的郎怡菁平日里要負責全家的早飯,如今她不僅精打細算自己卡路里的攝入量,也開始為全家人的飲食制定計劃。
對于學員來說,在餐桌前控制住自己的嘴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錢明華告訴記者,機動局的9個同事有一天在一桌吃飯,其中有5個人在訓練營接受訓練,這時大家就會互相監督,誰要多盛一點,其他人都會批評一下。“但如果在聚餐過程中,只有一個學員,那么控制飲食就會變得很困難。”錢明華笑著說。
TIPS:訓練營是如何開展訓練的?
郭曉明是訓練營的總控,也是“愛活力”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訓練營的開展,是基于一整套貫穿線上線下的解決方案。“愛活力”團隊的培訓教練會根據為團隊設計好的方法,結合學員的不同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
在訓練營減重組中,學員需要做以消耗熱量為主的訓練,教練會用一種靶心心率減脂的方法,計算出一個人的運動靶心率——減脂效率最大時的心率,然后根據其凈心率,推薦給學員一個適合去運動的心率,使其減脂效率達到最高。在線下課程中,“愛活力”教練還會按照運動科學體系ACE的標準,幫助學員首先具備穩定靈活性,解決掉一部分不良的運動姿態,防止運動過程中受到傷害。然后教練還會鍛煉好學員的基礎心肺,在此基礎上幫助他達成需要的各種目標。
而對于健身組的學員來說,基礎心肺和穩定靈活性同樣重要,但對綜合素質的要求更多。經過兩到三周的基礎訓練,訓練營的學員會更多著眼于逐漸提升肌耐力、核心、柔韌和平衡。在接下來的功能性訓練中,就要通過輕的抗阻力訓練幫助學員提升肌耐力,比如彈力帶和小啞鈴。這個訓練會一直持續,沒有上限。如果學員不想去對抗、打比賽、成為體能達人,就可以永遠停留在這個目標。在減重和健康訓練營中,抗阻力訓練已經是終極目標,再往下就是無氧耐力訓練,要牽涉到無氧訓練和爆發力。
除了線下課程中教練帶學員現場進行訓練,學員在回家后還需完成相應的“家庭作業”,每天堅持運動打卡配合科學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