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信運營商這樣的巨輪而言,轉舵之前能否先發現行業變革前的征兆,然后找到前進的戰略方向,是轉型成功的重要開始。2015年1月1日成立伊始,這個重擔便壓在了新業務部身上。
站在上海電信轉型的最前線,從一開始只是承接集團創新部的落地業務,到上海本地新產品實現量的突破,并作為集團產品向全國推廣,作為新業務部總經理,金劍鋒心中始終繃著一根弦:隨時保持對新網絡和新技術變化的敏感性,并及時將變化與需求關聯,打造新的市場,“這就是我的在狀態。”
■記者郝俊慧
不僅僅在通信市場“搶食”吃
新業務部,顧名思義,創新自然是核心。作為部門的當家人,金劍鋒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突破電信藩籬,找到更大的市場?
“時刻關注新技術、新網絡的發展,是我的必修課。”2017年中,中國電信宣布NB-IoT正式商用,同年,另一個熱門詞是人工智能,隨著AI在視覺識別領域產生突破,金劍鋒敏銳地察覺到,屬于電信的風吹起來了。
應用場景在互聯網時代是能否獲得用戶的核心要素之一,產品有越多的應用場景意味著拓展的可能性越多,傳統的電信產品寬帶和電話應用場景單一,一旦遇到市場天花板,剩下的只有慘烈競爭,而可以將萬物互聯的NB-IoT帶來的卻是數不清的應用場景。
每天,金劍鋒的會客表都排得滿滿當當,他要見的人來自各行各業:物業管理、社區治理、公共消防安全等城市管理者、水文測量科學家、傳感器生產廠家、機場延誤癥“患者”、氣象信息公司……和他們聊什么?需求。
如果真有“頭腦特工隊”到金劍鋒的大腦里轉一圈,它們會發現這樣的秘密:一排排電信業務名稱、新網絡、新技術在“排隊等候”,一旦一個新需求進入大腦,大腦在經過緊急運轉之后,會發出“叮”的一聲——配對成功!這一切的發生可能只有數秒。
“叮”之后的故事有很多。
橫沙島位于長江口的最東端,是上海批建的森林生態島,但生態島的標準如何確定?如何避免破壞生態的事件發生?過幾天,新業務部的物聯網團隊便會和中科院一起給出答案,沿著環島路徑,每隔2-3公里,會在土壤里埋下一個小圓盒子,里面裝滿各種傳感器,水文、土壤、空氣等環境因子都通過NB-IoT傳輸回中科院的系統里,一旦有指標超過閾值,系統馬上便會報警。
另一個故事來自社區管理。2018年,上海市政府對美麗家園建設和城市管理的要求都有了進一步提升,順勢而為,新業務部迅速立下美麗家園3.0的“軍令狀”,在每個區都要建立一個典型樣板小區。自今年1月15日虹口區中虹花園打響第一槍后,松江、嘉定、青浦、寶山等區都有成功案例誕生,其中很多產品應用之巧妙讓人咂舌。比如,用高清攝像頭不停掃描樓層,一旦有高空拋物,觸發掃描虛擬紅線,系統便會報警,并自動抓拍,從而有利于物業判定責任歸屬;同樣是高清攝像頭,還可以用于小區防盜,如果一個陌生人在小區里游蕩的時間超出一定時長,系統會判斷為異常徘徊,也會報警,保安接警后可以及時找到人并詢問;給家里老人準備的物聯網五件套,不僅可以測煙感、紅外、濕度等關鍵數據,還可以防丟,很好解決了獨居老人的安全問題。
這樣的應用場景以往與電信運營商無關,但現在,金劍鋒不斷開拓這樣的用戶,新業務部先后推出了30多項新產品和新業務,其中5-6個為自研產品,“不要僅僅在通信市場‘搶食’吃,物聯網和新技術帶來的市場視野非常大,通過技術創造的新需求,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精準定點、快速突破、找到屬于自己的物聯網,在這片藍海中,友商和我們有相當大的差距,電信有絕對實力可以碾壓對手。”
通往客戶的最短指揮鏈
90后包克慢2014年8月進入籌備中的新業務部,去年成為掛職副處長,他的成長之路非常快。2014年8月,剛剛大學畢業入職的包克慢,在大學生訓練營中第一次見到了金劍鋒。彼時,他已經“名花有主”,被分配到某區局,然而,金劍鋒招募演講中對電信新業務前景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他,他毅然決定——“跳槽”。
這樣的場景在此后每年都會在上海電信的“新軍訓練營”中出現。每年,人力資源部都為新業務部召開特殊的“宣講會”,吸引那些“過五關斬六將”進入電信的優秀大學生二次選擇,新業務部從中選“苗苗”。這些“尖子生”在新業務部成長迅速,有的進入了公司的遠航團隊,有的獲得了公司、集團級的表彰。包克慢便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先后參與了北京國際通信展信、上海工博會、GSMA(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等大大小小幾十場展會,負責為電信展臺提供業務展示。作為一名新人,能將這些重大活動從頭到尾扛下來,包克慢將之歸功于新業務部扁平化的管理風格和無條件的信任機制,“金總一般說兩句話:這事你來做和有事你找我。”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指出:“組織不良最嚴重的病癥,便是管理層次太多,因此,要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近幾年,扁平化組織結構在互聯網公司得到很好的應用,而從金劍鋒組建新業務部的第一天開始,他便“砸扁”了國企傳統的金字塔結構。
在新業務部,副總經理陸奕奕和總經理助理姚遠帶領著兩個團隊,分別負責智慧家庭和物聯網,每個團隊下分項目小組,小組長即項目經理。傳統的中心和處室結構被打破,小組長中既有處長等中層管理者,也有普通員工,每個人責權利與項目掛鉤,每周金劍鋒都要和兩個團隊分別碰頭,了解所有項目的最新進展。
在新業務部還有一項創新,那便是與人力資源部合作推出的區隔激勵機制。每年,經過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小組都會挑選出一些新興業務,分為扶持型產品和成熟型產品,對項目組成員分配“虛擬股權”。在考核期結束之后,完成指標的項目組,可以按比例享受超額提成獎,而且上不封頂,為此,人力資源部給新業務部特批了一部分區隔獎勵,而且團隊成員還可以分配到超額“可選福利包”,用于療休養或者專項培訓費用的報銷。如今,兩輪區隔激勵協議已經完成,大數據、翼支付等新業務連續兩年超額完成指標,成為公司的“明星業務”。2018年,新一輪區隔激勵協議報名也已開始,智能家居、美麗家園、移動視頻等新風口上的項目都已進入候選名單。
“凡事一定要一抓到底。”金劍鋒身上始終保持著對工作的激情,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將這種激情很好地傳導到每個項目經理身上,從而讓整個團隊始終在狀態,同時,也讓下屬的問題及時上傳到他這里,從而提升問題的解決速度。
正因如此,新業務部員工的成長非常迅速,除了像包克慢這樣的90后在本部門升職以外,3年多來,新業務部每年的員工“流失率”超過10%,不少人成功競聘到其他部門的更高崗位。自己帶出來的“兵”能有更好的職業前景,這讓金劍鋒感到十分欣慰。
“雙贏”是推動部門合作的關鍵
在通信市場外“另起爐灶”創造一片新的藍海,是機遇也是挑戰,風口來了,電信運營商要怎樣才能飛上天?
事實上,盡管物聯網給了電信足以碾壓對手的網絡優勢,但除了一張網絡,電信運營商在生態圈中的地位并不占優。經常擺在金劍鋒案頭的難題是:發現了需求,但新業務和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維護,怎么做?
在美麗家園3.0建設中,新業務部自研了一款煙感器,利用NB-IoT網絡和簡易的安裝方式,它解決了以往同類產品對電源和有線網絡的依賴,可以很方便地安裝在任何場所,從而使煙感器從工業用品變成一個消費級產品。
問題隨之而來,如果對安裝地點不做點對點錄入的話,一旦報警,很難做到及時精準定位,但對于裝維人員而言,這個產品從未安裝過,且需要有一套終端系統進行詳細信息錄入,這些流程亟需網運部等其他部門支撐。
金劍鋒“說服”網運部的理由很簡單:上海寬帶、固話市場已經飽和,裝維人員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提升收入。雙方一拍即合,網運部拿出最好的4家裝維公司負責煙感器項目,平臺也很快就要上線。
“統一思想、形成合力,沒有事情是絕對做不成的。”金劍鋒一直向團隊“灌輸”這樣的理念:構建生態圈的時候,無論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都必須找到雙贏的基點。如今,新業務部已經和互聯網部、移互部、政企部以及區局等多個部門形成虛擬團隊,共同“打單”,成果斐然。
在生態魔方中找準位置
傳統產業鏈的線性關聯,往往靠內在資源驅動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卻因為彼此之間成本和利益相互影響而成為“零和游戲”。智能化時代的企業關系,更像是一個生態矩陣,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互尊重。在2017年7月27日的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明確提出,在中國電信的轉型3.0時代,整個產業鏈要共建生態魔方,共創全新價值。
新業務部無疑是離“魔方”最近的部門。盡管現在新業務部已經和30多個產業鏈公司形成合作關系,但金劍鋒覺得這個數字遠遠不夠。不久前,新業務部在競標一個養老項目的時候,敗給了對手,盡管電信的產品更符合老人需求,但中標者卻是一家專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招標者認為,服務是他們更看中的要素。
這讓金劍鋒決定,2018年在行業合作的機制和模式上一定要有所突破,通過多種商業模式聚合產業鏈企業,共享各個公司之間的核心能力和資源,從而實現能力疊加,但同時,“我們要在一些行業做引領者。”
2015年11月,上海電信發起的“上海‘互聯網+’創新發展聯盟”正式成立,將上海電信的通信網絡歷史數據向聯盟成員開放,這意味著在大數據時代,電信運營商正在建造一條產業鏈實現數據的真正價值。作為這項業務的具體承接單位,新業務部持續挖掘數據價值,為市政管理、產學研等各行各業提供了可貴的數據金礦。
找準合適的垂直領域,做平臺型服務是實現引領者地位的另一條路。在美麗家園3.0建設中,新業務部也已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方案和產品合作模式,將各個公司資源整合到同一平臺,利用電信運營商龐大的客戶群和多元的政企條線,創造新的需求和市場,同時合作者也可以利用規模效應降低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