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4年的工作生涯,潘飛都在青浦局維護中心度過,對于維護支撐、組網規劃以及網絡結構等日常業務可謂駕輕就熟。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在青浦拉開帷幕,而潘飛2018年的核心工作也都早早添上了同一個關鍵詞:架空線入地美化進博、首個無銅纜局站護航進博、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助力進博。攻克其中任何一關都并非易事,更何況齊頭并進?于是,這位技術骨干便用實際行動練就了一手“分身術”。
啟動進博會周邊“一鍵換裝”
盡管2018年的工作任務因為進博會而不斷加碼,可是在潘飛嚴絲合縫的日程安排下,青浦局不負眾望,通過架空線入地整治行動令進博會周邊道路經歷了一場漂亮的“一鍵換裝”。
記者:涉及到進博會周邊的市容美化,架空線入地的業務量是不是很繁重?
潘飛:今年3月整治行動剛展開時,我們首先要做一個資料統計,與進博會周邊8條馬路相關的架空線路與電線桿分別有多少以及管線的圖紙統統都要調取出來。考慮到優化網絡結構,這次整治行動中有一批銅纜業務是不入地的,全部作退網處理,將有關用戶的銅纜語音業務遷移到光網業務。與銅纜用戶的協調工作是在4月進行的,接下來的5月和6月便集中在“光進銅退”的實施上。其后就是把新的光纜在地下布放好,準備夜間割接。
8條馬路的業務量其實不算特別多,關鍵是周邊用戶的重要等級高,譬如一些進博會的保障單位。因為割接是會引起業務中斷的,所以在和用戶溝通時就要盡可能取得他們的理解,這部分協調工作由我來負責。好在用戶一聽說是因為進博會,都非常理解和配合。為了把影響用戶的程度降到最低,我們嚴格按照商議的時間來進行割接,基本都是在凌晨0:00-6:00之間,秉承的原則是越快越好,確保每個用戶的中斷時間不超過5分鐘。由于信息管線公司交付管道的時間較晚,我們真正大規模啟動割接是在8月份,此時距離政府要求完成的時間節點已不足兩個月。為此我們增加施工人員,經常在夜間同時開展3個場點的割接,終于按時完成了任務。
記者:整治過后,這些道路呈現了怎樣的新面貌?
潘飛:繼割接之后,整治項目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撤線拔桿。這個工程不但工作量大,而且8、9月份天氣炎熱,施工人員在烈日之下登高操作,對于體力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因此“安全生產”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現場往往是一個人登高作業,兩個人在梯子下方保護幫扶,還有一個人進行監護。
再者施工場地位于交通要道,并且使用到吊車等大型機械,所以施工前一定要作好應急預案的規劃,包括每天拆多少線、拔多少桿、拔除后的運輸方案等,保證不影響交通。我在現場指揮部署時,也要仔細觀察登高人員如何將繩索掛在吊車的鉤子上,吊車又是怎樣把桿子從泥土里拔出來,每個細節都不容小覷。至9月底整治行動完工時,國家會展中心周邊8條道路共計拆除120多根架空光電纜和203根電線桿,覆蓋路段達18公里。從此主干道上再也看不到纏繞不清的通信線纜,重裝的路燈都刷成了統一的顏色,連坑坑洼洼的路面也被修復一新,將道路景觀大大地提升了。
建成公司首個“無銅纜局站”
3月至9月,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將近20公里的路面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潘飛的時間軸并不會只圍著一個項目轉。在此期間,他還助力青浦局建成了公司首個“無銅纜局站”。
記者:為什么選擇徐涇分局進行“無銅纜局站”的試點?
潘飛:徐涇分局是最早的1240萬門局,用戶都是銅纜的。作為進博會通信上聯機房,徐涇分局承擔了所有進博會保障網絡的擴容建設,導致機房空間非常緊張,而新的5G建設和MODF重構項目又迫在眉睫,所以我們決定趁此機會加快銅纜退網工作。簡單來說,一對銅纜只能連接一家用戶,而且設備體積大,與連通千萬家的高速率光纜完全是天差地別。于是,同樣在今年3月至9月,我們完成了整個徐涇分局2278線銅纜用戶改光網的工作,為機房騰出了近100平方米的銅纜測量室,建成了公司首個“無銅纜局站”,給區局甚至公司未來的網絡優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提質增效的思路。
記者:如此大規模的退銅工作,在施工中有什么難度?
潘飛:一來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影響。徐涇地區是城鄉結合部,目前處于建設發展的高峰期,周邊道路到處在施工,給我們的管道敷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崧澤大道上的一處高速收費站,架空電纜經常遭到施工的外力損壞。為此我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干的攻堅小組,隨時關注和查看各個施工場點的進展,以便在管道被挖斷時第一時間搶通用戶。
二來是調解用戶顧慮的難度。因為徐涇是上海老牌別墅區,光纖入戶涉及到開挖小區路面、住戶花園等工程,刺激了高端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隨后我組織了二三十名員工,對2000多家用戶一家一家進行解釋溝通工作。遇到擔心退網會導致電話不通的老人,就向其介紹同振業務和呼叫轉移業務;如果用戶對房屋美觀耿耿于懷,那就為他們提供隱形光纖等個性化方案。最終我們不僅實現了徐涇地區的光網全覆蓋,而且銅纜回收也創造了一定的收益。
商機從“黑色污染”中脫穎而出
除了由保障網絡建設為進博會護航,青浦區的老舊小區線纜整治工作也要求潘飛在進博會召開前交出一份答卷。針對這些橫在“美麗家園”面前的“黑色污染”,他是否能夠見招拆招?
記者:解決小區天空上的“黑色污染”,和上述的架空線入地有什么區別?
潘飛:青浦區第一批先行試點小區的架空線入地必須在進博會召開前完成改造,公客小區的“退銅改光”與以往的光路割接有很大不同。以往的光路割接,一般只是割接機房至光交一段,一根鏈路就涉及幾棟甚至一個小區的住戶,而本次割接是用戶末端光分割接,每個用戶都要單個割接,割接數量大,用戶保障工作艱巨。為確保進度,我們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進行長達12小時的不間斷施工。
由于小區“老齡化”嚴重,起先用戶都對架空線入地不理解、不配合,于是我們一邊協調居委會,請樓道組長出面與銅纜用戶溝通,一邊派線務員指導老人使用光網電話,在改光作業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幫助用戶調整使用習慣,減少對室內裝修的影響。而且經過此番上門,我們發現銅纜用戶大多是單固無寬業務,打開了寬帶營銷市場。所以城廂分局結合前端業務套餐成立了專項營銷小組,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IPTV套餐與寬帶融合套餐,就這樣借助“黑色污染”,新增了百余線寬帶業務,不失為一舉兩得。
記者:在組織人員攻堅時,有什么心得嗎?
潘飛:考慮到將來的人才儲備,我對團隊里的年輕人往往是鼓勵為主,因為培養他們的成就感非常重要。在攻堅過程中,我也不介意“放權”。舉個例子,小組里資歷最淺的新人才工作了兩年,我先帶了他一段時間,然后就把指揮權交給他,讓他親自帶領一個施工小隊,自行為施工時間與流程等一系列事務出謀劃策。而我會在日報中跟蹤團隊的進展,有任何問題都能得到即時反應。截至9月,我們已經完成全部4個老舊小區3000多用戶的通信線路改造,通過配合“美麗家園”的民生工程彰顯了企業實力。